找到相关内容560篇,用时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7)

    明确。禅师理解的《华严》着重于,即顺性而,故曰“而不”,是本性即如此。以海印三昧来讲,看森罗万象的事物都是自然地显现。这同艮卦的卦辞相类似,而禅家讲《华严》也就与《易经》这些说法作比较,但...所得的,他即以此解释《信》,又以《信》融通性相,并批评了贤首的《信论疏》。  智旭用性具说特别是具相观点来注解《信》,名为《裂网疏》,其中会通性相,以为两者如同波水关系,相是波而是水,如波之不...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2356403.html
  • 论天台宗的判教

    时间之前后。由此便知,依别五时,是为如来调机入实之化意;依通五时,是显如来顺机随时自在之化用。  (3)关于建立五时判教的根据:  天台大师所立的五时教判,是依据的何经何典?则《华严经·如来品》之三...“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中谛者,统一切法”。既知三谛为吾人本具的性德,则迷此三谛之,谓之三惑。迷即不了之意。不了真谛,起见思惑;不了俗谛,尘沙惑;不了中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4057073.html
  • 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

    伸缩自如而永不枯竭。  这二十门是:(1)不二门(亦称中道门、真空门或真如门),(2)二谛门(或称般若门),(3)实相门(又称妙有门),(4)缘起门(于华严宗则特称门),(5)涅槃门(或称解脱门)...类似科学理论,有如客观真理。但就其深层结构言,它是不离心性体证的主体性道理;主体性道理所能具有的哲理强制性与普遍接受(但绝不是科学真理的客观真确),本质上是建立在相互主体性脉络意义的合情合理与共识共...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2959062.html
  •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

    ”、唐窥基的 “理佛性说”、唐法宝的“一乘佛性究竟论”、唐慧沼的“能显中边慧日论”;及唐贤首法藏的“约位五说”、天台与华严的“具、”说 、中国禅宗的 “即心即佛”、“无情有性”等等,皆是印度...在《信论》中,“如来藏”(真如)就具有“空”与 “不空 ”的中道含义。《信论》云: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 ,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竞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功德故...

    唐 忠 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1559153.html
  • “理性”与“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觉性”视主观个我时,爱、取两支之性质获得了根本的改变。  本来,佛陀创教时,亦常谈及“觉”,然并无明确以“觉”称“”[21]。《华严经·如来品》之三提及:“如来智慧无所不至。何以故?无有众生、无...它的确当:“不觉”为缘起,缘起均无自性,无自性即空,觉空即为“本觉”(真觉)。  然而《信论》此处似乎不取佛教这一惯常理路,而取儒家“逆觉体证”[25]之理路:既知现的种种心念为“不觉妄想”,则...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60259502.html
  • 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关于居士佛教的思考

    菩萨之道,出世法也,而亦该括世间之法。……佛法要在见性,真性如水,世事如沤。有何沤不由水?有何事不由耶?”〔7〕在杨氏眼里,儒、佛是相通的, 但二者的地位...宋初的近千年时间中,佛教是中国文化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然而,中国佛教的步履是坎坷的,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就受到各种非难和排斥。其中不乏动用国家机器大规模毁佛者,如三武一宗;所受到的一般行政...

    何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759945.html
  •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不染万境”,而清净自在。这显然是“自性念”的思想,是之说,万法是由真如缘起(真心念)而出的。在这里也很明显,《坛经》是受到了《大乘信论》的一心二门即以心真如相为体、心生灭因缘相为用的思想影响...,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若修不动,不见一切人过患,是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259974.html
  • “九五”期间中国佛教研究综述(上)

    华严宗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杨维中《与自性清净圆明体:华严宗的心性本体论》)《佛学研究》1999年)指出:华严宗心性论的特色和根基在于“自性清净圆明体”本体地位的确立;华严学中,此“自性清净圆明体”...绝大部分敦煌遗书佛教经录都作了研究或介绍的题解,附有作者的长篇前言,对敦煌遗书的佛教经录作了总体的研究与介绍。由于传世佛教经录的形态比较简单,所以敦煌遗书中发现并整理出来的这批佛教经录对研究古代围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059997.html
  • 《新唯识论》研究·导言

    计”与“圆成”之分际的学说。若将修行拟为登山,则唯识家关心的是攀登的过程以及沿途领略的风光而脱胎于北朝地论师42的华严家仅注重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致――此为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相异之大较。熊十力以...内心的感激之情。但是对于一个原创的思想生命来说,前人的学问永远只是营养自身的养分而已;有一天当这生命终于从永久的休眠状态中苏醒的时候,源远流长的东方思想史也就因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标志着熊十力哲学之...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论法藏对《大乘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2000年4月,页51-62。  ───〈本体之与主体之心如何可能合一 --《大乘信论》心性思想论析〉,《哲学与文化》第342期,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杂志社,2002年11月,页999-1008。  廖明活〈华严宗思想的形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6期,1995年3月,页31-56。  赵亮杰〈见思、尘沙、无明、同断耶?异断耶?〉,《普门杂志》第18期,高雄:佛光出版社,1981年3月,...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